CONTACT
Address:506, Tian Mao apartment,NO.267, Star Road, PanHuo street,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Zhejiang Province
TEL:0574-87819262
FAX:0574-87819264
E-MAIL:wufei62@163.com
TEL:0574-87819262
FAX:0574-87819264
E-MAIL:wufei62@163.com
NEWS
NEWS
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对策
Time:2017-11-02 11:08:32 Page view (1828)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安江林
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关键在于选择好装备工业技术进步的途径,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装备制造业由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向高技术化和高度信息化升级、发展的目标,在重点优势产品的成套设备研制、系列性高科技装备产品的自主研制、参与国内外大型装备工程承包和成倍扩大装备工业规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
一、甘肃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建立起高技术化和高度信息化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优势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发展一批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企业、企业集团和骨干行业,形成3个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和7—8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产生5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重点企业,培育3—5户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以重大特色装备、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为支撑,一批“精、特、专、新”中小企业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建设先进制造系统的途径,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先进制造系统的试点、示范单位。“十一五”末大中型骨干企业全部建立省级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国内靠前水平,30%以上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30%;培育起甘肃装备制造业的一批中国好 、中国驰名商标;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目标。
2010年以后,全面实施先进制造模式工程,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文化和先进制造系统,基本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企业为基础的石油化工设备、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及电器、电子及通信设备、矿山及冶金设备、军工设备、汽车等有区域分工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产业群,主要行业具备国内靠前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能力;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的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
到2020年前后,基本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技术化和高度信息化发展目标,在重点优势产品的成套设备研制、系列性高科技装备产品的自主研制、参与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重点企业和优势行业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工业的主导行业之一。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一)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制改组任务
(1)“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对装备制造领域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组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基本消除工厂制企业体制,发展产权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装备制造企业,扶持、培育一批素质良好的上市公司。
(2)建立规范的、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集团的母公司必须是集团成员企业中较具有经济、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优势的企业,发挥好业务主导功能、控股功能和资本经营管理功能,合理扩大集团规模,增强集团实力,以大供应商、成套供应商的实力和形象立足于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支持、引导装备制造行业和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大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一方面大力扶持其下属的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装备制造行业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不良资产的处置,推动装备制造行业的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联合、融合,发展实力雄厚、业务混合、有助于装备制造业更快发展的企业集团。
(二)实施以建设先进制造系统为基本思路的企业和行业发展战略
先进制造系统是按照先进制造模式建立起来的高技术化、高度信息化和快速响应市场的生产经营组织,是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主动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国际化和现代化素质的基础条件。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必须结合省情特点和行业、企业的实际,按照现代先进制造模式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实施科学、可行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从体制、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加强企业建设,为装备制造业的全面振兴奠定微观基础。
(1)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两次重要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传统工业化阶段的企业特征向信息化、知识化的企业特征转变。由传统企业向先进制造系统转变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快速变化的市场为导向,以获取整体较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基本目标,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存在方式、经营理念、制度、经济行为及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调整和新的组合,实现企业素质的快速提高和企业系统的高度协调。
(2)结合当前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技术改造、管理创新、人员培训等,在重点、歉勺氨钢圃炱笠抵薪?邢冉?圃炷J健⑾冉?圃煜低车慕ㄉ枋缘恪F笠堤逯聘母锖驼铰愿淖楣ぷ髦杏υ黾咏ㄉ柘冉?圃煜低场⒏镄麓?称笠的J降哪谌荨9歉善笠涤绕湟???剿鹘ㄉ柘冉?圃煜低车耐揪叮???⑼乒愫妥灾餮蟹⑾冉?圃旒际酰?芯俊⑹匝楹屯菩邢冉?圃炷J健U??源擞??斜匾?墓睦?⒁?肌?镏??嘤?慌?ㄉ柘冉?圃煜低车氖缘恪⑹痉兜ノ唬?⒒佣云渌?笠档氖痉逗痛??饔谩?/DIV>
(3)按照建设先进制造系统的观念和思路,调整、改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行业组织。以好 、优质产品和成套产品为龙头,将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改造成为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柔性化生产组织,较大限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较快的速度使新产品上市。将企业间彼此孤立发展的行业组织改造成为以核心企业、骨干企业为主导力量的高度专业化配套的生产体系,把促进核心企业成长与加速形成具有高度专业化、标准化水平的配套企业群体相结合,逐步形成企业式、行业式的先进制造系统。
(4)按照先进制造系统的基本要求培育行业的核心企业,发挥核心企业带动行业发展的功能。“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培育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0亿元、10亿元、1亿元以上的60个左右的重点骨干企业,其中的多数应当是基本符合先进制造系统要求的核心企业。应当在全省重点发展的九大系列产品的每一类产品中,重点培育和支持发展一个到几个行业性、跨行业性的核心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达到以下基本标准:①行业主导产品、成套产品的制造者、拥有者和行业的生产组织中心;②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和行业产品、技术的集成中心,拥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实力,有能力大规模引进和自主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恰当选择并逐步实行柔性化、网络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先进制造系统,组织、实施大型研究开发项目;是能够对扩散出去的产品进行总装,对国内外同行的技术博采众长,通过各个单元技术的集成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对配套企业的产品、工艺提出标准化要求,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③产品品牌的拥有者和代表,因而是市场营销的中心和成套设备供应的总承包商、营销商。④行业或集团的资本经营中心,有能力为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提供资本投入。⑤主要的发展目的是形成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而不是生产能力,因而要通过各种技术进步的途径,逐步由现在的生产主导型向技术开发与生产并重型转变,较终向技术开发主导型转变。⑥率先实行先进制造模式,以较快的步伐由传统技术型企业过渡为高技术型和高度信息化的先进制造企业。
(三)实行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升级模式
根据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和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特点及技术进步的重要规律,甘肃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模式应当是:立足自主创新,同时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良好结合,建立机制和功能健全的产学研技术创新组织,积极、合理、高起点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缩短掌握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时间,建立与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技术体系,以适度跨越的方式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信息化、高科技化水平,逐步实现由技术引进型技术体系向自主开发型技术体系转变。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机制和功能健全的产学研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前后,基本实现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从生产仿制型向引进消化后的研制(再创新)型转变。重点支持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成套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关键性和共性制造技术、基础性技术、原创性技术和与工程化有关的设计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开发和推广应用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系统、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相互融合,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
(2)把技术引进作为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引进水平,扩大引进规模,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行业骨干企业力求用 10—15年的时间,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制造,在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赶上或超过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实现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和大量出口。发展与国外企业间的合作,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借鉴、吸收国内外研制开发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经验和有效措施,采用工程承包与交钥匙工程、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进口、国际合作生产等方式,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
(3)促进劳动密集行业和资金密集行业的技术升级。基本方向是用新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工艺,实现制造工艺的高能化、敏捷化、精密化、清洁化。对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等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改造、革新的途径,是通过引入新型技术来改善工艺条件,优化工艺参数,改良工艺装备,完善工艺过程,逐步以高速切削、高速磨削、强力磨削、涂层刀具、超硬材料刀具与模具等先进加工技术取代冷加工领域的传统技术,对旧式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以毛坯精密成形、少无氧化热处理、扩散焊接、等离子焊接、树脂砂造型、冷冲造型、热模锻造、冷温挤压、粉浆浇注、快速原型制造等技术取代热加工领域的传统技术。提倡、支持技术先进的企业兼并、重组技术落后的企业,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在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向中小企业扩散配套及零部件生产技术。
(4)制定和实行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化和高度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的基本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在石油化工设备、数控机床、发电及电器、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形成新型技术制造和高档装备产品的初步优势;2015年前后基本实现传统制造企业向现代先进制造系统转变,建立起石油化工设备、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及电器、电子及通信设备、矿山及冶金设备、军工设备、汽车等有区域分工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产业群;2020年前后主要的装备制造行业及其骨干企业具备国内靠前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能力,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的高技术型支柱产业,基本实现全省装备制造业的高技术化和高度信息化。
(5)强力扶持发展新型技术装备制造项目,加快电子装备、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军工等重点行业的高科技化步伐。支持兰石集团公司、兰州电机厂、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长风信息科技(集团)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进、研发和推广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对大型数控机床、电机、电工电器、石油化工机械、各类光学镜头、圆锥滚子轴承、矿山机械、真空获得与真空应用设备等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高技术改造,加强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联合,推广采用先进、适用的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系统、超精密超高速加工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等高技术,获得与世界同行业先进技术同步发展的能力。
(6)积极研究、开发和试行“网络化制造系统”,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大规模、大范围推广采用开拓道路。“网络化制造”是我国的制造工程专家在吸收国际先进制造系统模式的科学思想的同时,根据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间,需要政府行为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具体国情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的先进集成制造系统的一种战略模式。网络化制造系统不只是着眼于某一个企业的高技术发展,而是以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众多企业为单,采用政府调控、产学研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包括因特网和区域网)和数据库的支撑下,动态集成省内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及其制造资源和科技资源,形成一个包括网络化的制造信息系统、网络化的制造资源系统、虚拟仓库、网络化的销售系统、网络化的产品协同开发系统、虚拟供应链及其网络化的供应系统等在内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大规模、大范围地推进制造企业走向高技术化和高度信息化,在采用先进制造业技术和实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快与国际现代化制造接轨。甘肃要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密切关注和吸收、借鉴国家进行网络化制造示范工程中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网络化制造的开发和示范工程,取得成熟经验后在全省装备制造业和整个工业领域推广实施。通过开发和试行网络化制造系统,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先进制造系统,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普遍应用工程设计信息化技术、生产制造信息化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化技术以及商务活动信息化、支撑环境信息化技术等,从整体上提高全省装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加快传统企业和传统制造模式向现代化、高技术化的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过渡。
(四)增强装备制造业的投入能力
(1)发挥甘肃能源、原材料领域骨干企业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支持、引导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大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一方面加大其下属装备制造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他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和不良资产的处置,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向装备制造行业投资。
(2)健全区域资本市场,充分发挥省、市国资委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经营国有资本的职能,探索实施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扩展国资委系统投融资平台的作用,促进国有资本由效益相对低的领域流向效益相对高的装备制造项目和企业,实现国有资本收益对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的支持。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装备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加强政银、银企之间的沟通,改善商业银行对工业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对国企改革的支持政策,优化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资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发展各类民间金融组织,改善装备制造企业投资环境。
(4)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加投资能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选择地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知名企业到甘肃落户,逐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和质量。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通过资产重组,将沉淀、凝固的企业资产转化为投资能力。
(五)加强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密集、发展迅速、集约化水平高的特点,注重人才观念的更新,有效解决人才问题,逐步形成装备制造业人才优势。以较快的速度建设规模大、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做好战略人才的储备。大学和各类技术专业学校要整合相关力量,与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增加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门类,如风力发电、工程设计、数控系统等,重点培养高素质、跨学科、综合型、多元文化融合的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带头人才,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方式和科学思维方式,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群体协作能力,能够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人本思想和环境文明意识、关注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能够对制造过程中的技术、人-组织、管理进行集成考虑,用系统的观点和工业工程的方法进行处理的符合型人才。高度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精心培养和选拔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攻关的将帅人才。
(六)重点发展九个较大的产业门类和产品系列
今后5—10年应当重点发展潜力大、现实优势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以下九个较大的产业门类和相应的产品系列,形成产业关联性逐步增强的优势产业群:
(1)石油钻采和炼油、化工设备系列。以兰石集团公司为龙头,骨干企业包括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兰州通用机器制造公司、兰州西牛化工机械公司、兰炼机械厂、中核四0四公司五分厂、中核建设集团471厂、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机械制造公司等,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石油钻采设备、炼油化工设备,乙烯、合成氨、煤化工、无机化工设备及配套产品等。
(2)电机和输变电设备系列。以兰州电机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213机床电器公司等企业为骨干,联合酒泉钢铁公司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主攻风力发电机、交直流发电机,高压、中压、低压电器,智能型中高压开关设备、电缆、光缆等产品。
(3)机床工具系列和轴承等基础件系列。依托星火机床公司、锻压机床公司,带动红山试验机公司以及岷山厂、天水拖拉机厂、兰州机床厂等企业,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轧辊磨床、多功能机床、组合机床、加工中心、剪切中心、制管设备、系列锻压机床、剪扳机、折弯机、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系列产品,开发机床功能部件等中间环节产品,力争在数控技术、快速成形技术等领域取得新进展。
(4)矿山及冶金设备系列。以酒泉钢铁集团机械制造公司为核心的黑色冶金设备系列,重点发展黑色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矿山备件、选矿设备;堆取料等连续装卸设备。以金川有色金属集团机械制造公司为核心的有色金属采掘、冶炼、加工装备制造系列,以井下无轨设备为主导产品,重点发展柴油铲运机、电动铲运机、矿用卡车、凿岩台车、工程服务车、固液分离设备、选矿设备、冶金炉窑及基础零部件产品,提高工程化能力,形成更大的和综合性矿山-冶金设备制造优势。以天水风动工具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气动工具系列,重点发展系列气动凿岩机及气动工具、重型导轨式液压凿岩机、全液压与高气压履带式露天潜孔钻车等矿山设备产品。
(5)电子信息设备系列。该系列以华天微电子公司、天光半导体公司、庆华电子科技公司、虹光电子公司、瑞德实业集团公司等为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技术,支持新型片式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器件以及各类传感器和光缆等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扩大集成电路封装能力,开发功率型肖特基二极管、6—8英寸硅片、新型高密度塑封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器件、DC/DC电源模块、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固态照明用光器件,形成以华天电子集团为骨干的西部微电子产业群体。
(6)真空设备系列。以兰州真空设备公司、兰州交大真空镀膜研究所等为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真空镀膜机等大型真空成套设备与低温储运设备,真空光电子系列成套装备等。
(7)军工设备系列。以长风信息科技集团、兰新通信设备集团、兰州飞行控制公司、兰州航空机电公司、虹光磁性器件公司、510所等企业为骨干,发展机载和舰载雷达、飞机机载设备、军用跳扩频电台、传动机构、机外照明、卫星导航、航空驾驶仪、军用电机等系列兵工产品。
(8)汽车系列。依托兰州吉利公司、兰州宇通公司、兰拖集团等企业,发展新型小排量轿车、半挂车、自卸车、大中型客车、农用汽车和汽车灯具、轮胎、挡风玻璃、轿车用镁合金轮毂等零部件产品,逐步扩大汽车总装能力和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发展协作配套体系。
(9)制药、环保设备等机械装备系列。以华圆公司为主体,生产中药全自动制丸 (粒)成套设备,微波提取、浓缩、干燥成套设备,大功率微波源,丸剂自动生产线成套设备等。依托兰州长征机械有限公司、兰州宏祥电力集团公司等企业,发展空气冷却器、电力环保设备、除尘、水处理、电控、消声等环保设备生产。
三、对政府的几点建议
(一)培育行业的核心企业,发挥核心企业带动行业发展的功能
在全省重点发展的九大系列产品的每一类产品中,重点培育和支持发展一个到几个行业性、跨行业性的核心企业,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培育的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0亿元、10亿元、1亿元以上的60个左右的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和其他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达到以下基本标准:
(1)成为行业主导产品、成套产品的制造者、拥有者和行业的生产组织中心,能够将许多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组合成彼此开放、各自独立经营而又相互紧密协作的产品生产加工流程,使每一个企业都为核心企业承担制造、加工、服务等配套任务。
(2)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是行业产品和技术的总成中心,有能力组织、实施大型研究开发项目,能够对国内外同行的技术博采众长,通过各个单元技术的集成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能够对扩散出去的产品进行总装,对配套企业的产品、工艺提出标准化要求,并提供技术指导。
(3)成为名优产品品牌的拥有者和代表,是行业市场营销的中心和成套设备供应的总承包商、营销商;逐步成为行业的资本经营中心,有能力为行业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提供资本投入。
(二)发展成套设备生产与工程化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发展成套设备、系列化设备,必须走工程化道路。全省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虽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实力,但都没有资格承包相应的工程,缺乏大型工程承包企业的带动是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严重制约因素。甘肃在重点发展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中,应当依托一批能够发挥龙头作用的装备制造企业和大中型设计院,将骨干生产企业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在一起,组建相应的工程公司,获得工程的设计资格、安装资质、工程承包资质,使装备制造企业走上以工程为纽带的联合发展之路,形成既能研发又能制造又能将产品用于自己承包的工程中的联营体,这样可以吸引众多的行业企业参与工程化联营体,有效地衔接和延伸产业链条,避免装备制造企业各自孤立、分散发展的弊病,带动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几个重要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可以更快、更大规模地远销国外市场,并大幅度提高赢利水平。
根据全省装备制造企业的实力和发展规划,在现有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可重点组建以下几个工程化装备制造业集团或企业联合体:
(1)石油钻采机械工程集团或联合体。以兰石集团公司为龙头,包括兰石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酒钢机械制造公司、兰州通用机器公司等。外地配套企业可根据需要纳入。
(2)炼油化工设备(包括核工业设备)工程集团或联合体。以兰石集团公司为龙头,包括兰州西牛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兰州长征机械有限公司、兰石研究所、酒钢机械制造公司、金川集团机制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兰州化工机械研究院、兰州远达公司(原五化建机械厂)、中核集团四0四公司五分厂、中核建设集团471厂及一批小型配套企业。
(3)风力发电设备工程集团或联合体。以兰州电机厂为龙头,包括兰石集团公司、酒钢机制公司、兰州电力修造厂、甘肃火电公司、天水星火公司、天水锻压公司等。
(4)矿山-冶金设备工程集团或联合体。黑色冶金装备集团或联合体以酒钢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有色冶金装备集团或联合体以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分别联合天水风动机械公司、兰州理工大学等企业单位组成。
(三)重视发展核工业装备制造及其工程化产业
由于能源问题的日渐突出,未来几十年世界多数国家将大力发展核电及其他核工业,中国核工业现有规模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国家将加大核工业投资,提高核工业发展速度,核工业设备及其工程建设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甘肃是我国较大的核工业基地,核原料生产和核工业设备、核工程建设均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随着国家有关军工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化推进,核工业设备的生产和核工程建设将走向军民一体化,核原料生产和核工业设备制造、核工程建设也将成为甘肃地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带动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甘肃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国家较大的核工业基地的作用,发展与中核集团等军工企业的协作、配合关系,依托中核集团四0四公司五分厂、中核建设集团471厂及地方骨干企业,以军民一体化的形式加强核工业装备制造、核工程设计和承包产业的发展,促进省内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矿山和冶金装备制造、电力电器装备制造、数控机床及电子通信装备制造与核工业装备制造发展协作、配套关系,使核工业装备制造及工程化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的新增长点。
(四)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联合开拓装备产品市场
(1)在兰州、天水两市建设机床市场、电器市场、轴承等基础件市场、汽车市场、环保设备市场等大型专业化装备产品市场,逐步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形成以市场带动装备制造的产业关联特点。
(3)积极探索和发展设备租赁业务,帮助设备租赁中介组织成长,促进工程机械、机床等产业加快再生产良性循环。
(4)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适当参与的国际市场信息协会、联合会等组织,形成全社会开拓装备产品国际市场的机制,解决企业对国外用户缺少了解、装备产品出口方向不明等问题。
(五)进一步加强兰州、天水两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发展装备制造业要追求集聚效益和产业配套效益,切忌布局分散。全省装备制造业在布局上要进一步向兰州、天水两个基地城市相对集中,重点增强这两个基地城市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优势,同时兼顾其他小型的专业化基地的发展。
(1)针对兰州、天水两市装备制造业协作圈半径太大的实际(协作半径一般在400公里左右,而长三角地区只有40公里左右),从构建“西宁—银川—兰州—天水—宝鸡—西安”大协作圈的战略角度,定位兰州和天水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兰州和天水的装备制造业能够充分利用周边城市的协作资源,同时增强自身的分工优势。天水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应当突出机械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集中建设具有国家全局意义和在全省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装备制造业重点行业和基地城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各种分支行业和与装备制造业有密切关系的机械、电子产业,其他产业应当处于从属于或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在天水市区和秦安、甘谷等县培育与大企业密切协作的中、小加工企业和个体加工组织,扩大协作网络,降低协作加工成本,形成40—50公里范围内的集群式协作加工优势。
(2)将省属在兰和在天水的装备制造企业再下划一批归兰州和天水市管理,以利于企业就地、就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形成优势更加突出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筹资,设立兰州、天水两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两市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科研创新等工作;对已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增加实施破产重组的资金安排,使这些企业尽快消除债务负担;依托现有优势骨干企业的研发机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投资,企业按一定比例投入,支持在兰州、天水分别建设几个省级重点研发中心,配置先进的研究及中试设施,针对重点研究课题、项目进行攻关,引进和培养一批人才,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兰州、天水两市在继续加强传统特色文化教育宣传的同时,要强化现代工业文化、信息文化、知识文化、创新文化、全民创业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倡先进制造理念、先进制造文化和全民创业意识,形成全社会、全民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社会氛围。
(六)进一步完善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1)制定支持装备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融合发展的政策。政策内容包括:引导、支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有较强优势的能源、原材料企业在互促互利的原则下建立、发展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形成促进装备制造业更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合力;引导、支持装备制造业面向其他产业发挥技术密集度相对高、产业链支系发达、产业带动作用广泛的特征,促进产业间的相互渗透,形成石化—石化装备、冶金—冶金装备、核工业—核工业装备、电子—电子装备、医药—医药装备、环保—环保装备这样的混合型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并随着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行业分工的深化,促进这些产业体系和产业链进一步衔接、融合,逐渐形成“石化-石化装备——冶金-冶金装备——核工业-核装备——电子-电子装备——医药-医药装备——食品-食品装备——环保-环保装备”这样更加发达的区域产业体系和产业链。
(2)制定支持能源、原材料企业在确保主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扩大向装备制造业投资的政策,发展多元化经营优势。
(3)制定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方面的新政策。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要重视发挥国有企业及其占有的优良资产方面的潜力和优势,以这部分资产为母体和引导力量,谋划发展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好 产品和大型跨国公司。适时组建以拥有好 产品、成套产品和有工程化能力的大型企业为核心的更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如组建石油石化—冶金—核工业设备制造与安装企业集团,形成更大规模的装备制造能力和承包大型石化、冶金、核工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化能力,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跨国公司。省国资委应当尽快健全国有资产经营预决算、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合理划拨等政策和机制,加快国有资本的增殖,以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高能运营促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的建立和发展。
(4)制定支持大型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联合国内外工程设计单位组建工程公司的政策,帮助有一定基础的企业或设计单位获得工程的设计资格、安装资质、工程承包资质,使装备制造企业走上以工程为纽带的联合发展之路。
(5)制定“甘肃企业用甘肃装备产品”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主动在省内寻找客户,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或供应链关系。
(6)研究制定吸引、承接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转移的政策。
(作者工作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系电话:0931-7761106;13321201946;邮编:730070)